活動新聞

在困境中創造生命願景─專訪陳前廳長英豪

陳前廳長英豪
在現實環境四面撞璧時,青少年時期的陳英豪憑著感恩心,用努力、毅力、耐力找到造物者給予的光源,為自己的生活鑿出一扇窗,更走出生命的康莊大道。

超越青少年生活與生命困境的陳英豪
廿世紀30~70年代的臺灣,「均貧」是社會常態,家境成績都好的孩子以用功讀書當醫生為第一職志,未來成為賺大錢、受人尊敬的專業人士;自民國卅年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臺灣成為日本軍需物資蒐括站,並且淪為日本完成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陳廳長四歲時,家境由小康轉貧。小學畢業的成績雖然特別好,是全校唯一考上高雄中學的初中部(當時讀初中是需要經過各地區的聯考),雄中三年,每天天不亮就從屏東南州坐無窗火車到高雄,放學再摸黑回家,來回三小時車程,教科書取代小學最愛徜徉在南州糖廠圖書館裡的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基督山恩仇記、茵夢湖、簡愛………等中外名著,也因此戴上厚重的眼鏡;因為窮,初中畢業只能選擇公費的師範學校晉階,自此走到公費生競爭更激烈的宰門,這一路屏師、師大、高考、留學美國獲教育碩、博士及訪問學者,其間家教、打工就是為賺生活費,至於領用公費後的回饋服務,也是到山地偏遠地區,他在小、中、大學教書,擔任國內外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這樣完整的第一線教學歷程,養成陳廳長獨立自學、開發資源、欣賞他人的悲憫胸懷,也讓他看到弱勢需被照顧的項目,體會到教育事業除了言教、身教之外,「境教」的重要;他說「現階段學生們太注重課業上有形的成績,對於人文精神上的培育比較缺乏關注」。陳廳長30年前擔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所主任時,曾為文〈我們需要更富人性化的教育,我們需要更富人性化的老師〉,〈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概念,又是怎麼透過陳廳長各類公職、教學、治校等經歷形成政策再落實執行!

從「體驗」與「境教」中,提倡「生命教育」──與童軍活動異曲同工
當陳廳長到教育廳工作時,立即提出努力方向,除了改進基層設備等「外部改革」外,更以「加強人文精神」作為提升臺灣中小學教育的核心;民國85、86年,青少年吸毒、飆車、自殺,這類青少年的問題非常多,陳廳長將人文精神教育具體化,轉變為「生命教育」,他說「社會病了,就要開出特別藥方來治理特殊問題」。

「生命教育」工作推展幾年後,因臺灣省(88年2月)凍省,教育部曾部長志朗為文稱生命教育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教育志業,陳廳長被教育部聘為推廣「生命教育」總召集人,生命教育直至今日都是教育部的重點工作,2000年也被訂為「生命教育年」。

現在擔任輔大副校長林思伶教授及數位中研院研究員組成團隊,為推展「生命教育」受陳廳長之聘出國考察,回國後負責深入學術研究、推展實務教學;陳廳長本人是研究科爾伯格道德教育(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78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也是現代道德認知發展理論的創立者),人隨著年齡的長大,道德的觀點和層次越來越不同,重要的是他要有身教、境教、體驗,這就是結合童軍的體驗活動,讓他自己去體會,如讓男生或年輕小孩肚縛上5、6公斤的包袱,體驗懷孕的辛苦;矇眼當盲人體驗寸步難行,了解殘障之苦,激發出助人行為;寫遺囑、墓誌銘,讓自己對自己蓋棺論定,讓自己為自己找出方向,走出自我期待負責的一生;角色扮演,可以脫離現在的自己,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看自己。生命教育是將理論、教條,化為體驗,這是將童軍教育無縫接軌到生命教育課程,讓學生體會「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境界,落實以「人」為本,生命演化教育的具體做法。

廳長任內,推行童軍活動不遺餘力
陳廳長在教育廳廳長任內(民國81年10月-88年2月),大力推展童軍教育與活動,舉其犖犖大者計有:
  • 辦理臺灣省第13次(83年)及第14次(86年)大露營,分由10個營區辦理。除充實10個營區的設備以外,更配合各縣市參加人次給予經費補助,使活動圓滿進行。
  • 每年組成臺灣省童軍營地輔導巡迴小組,巡迴全省各營地,給予營地建設補助,並由八個營地擴增為10個童軍營地,最後也在這10個營地舉辦省13次及省14次大露營。
  • 執行教育部『發展與改進童軍教育三年計畫』,將童軍帶進本國最繁榮時期。
  • 以童軍教育方式辦理學生寒暑假育樂營:除正式課程外,於每年寒暑假辦理多項人文教育研習活動,對學生完整的人格陶冶助益良多。每年各級學校辦理的育樂營有五百多種營隊,參加學生計達5萬餘人。
  • 每年核定各縣市政府及童軍會,辦理各項童軍教育及活動計有:服務員團務研習暨探涉或拓荒活動、童軍團長座談會、童軍教師知能研習、各級童軍教學觀摩會、木章(基本)訓練、地區性羅浮考驗營活動、羅浮采風營活動、羅浮運動會、高中高職大露營區、行義蘭姐聯團大露營及各項高中職考驗營、國中童軍小隊長訓練營、童軍全能及晉級考驗營、國小幼童軍聯團活動、社區童軍大會等等。
  • 為落實童軍教育之施行,每年國中、國小校長及主任儲訓班,皆編列經費並納入課程實施儲訓班木章及木章基本訓練。
  • 發展童軍教育融入探索教育,均性發展學生品格及生命教育。
  • 在「長青專案」計畫下,遴選各縣市績優童軍總幹事,組團赴國外訪問參觀,吸取各國推展童軍活動之經驗,以作為地方推展童軍教育與活動之參考。

童軍願景的沉思與推展  大家一起來

在這樣的推展下,童子軍教育在學校紮根,童子軍活動在社區蓬勃興盛起來,但是時代在改變、社會進行的角度多變化,少子化、住宅狹窄、多元視訊立體有趣又具挑戰性,讓參加童軍活動的人口急速流失,現在要怎麼做才能吸引孩子?陳廳長體認我國童軍未來的發展,願景可期:
 
  • 更新晉級和專科考驗項目並與證照制度結合:
童軍榮譽制度的實質推行就是活動及晉程,我認為要配合時代的進化而改變內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學子參與,各項專科考驗也要走向認證與專業結合的方向,才能有真正帶著走的能力。
  • 童軍發展社區化:
早年因為國民教育納入童軍教育的課程,因此童軍人口在學校是很穩定的,但因為課綱的改變,童軍教育慢慢走向童軍運動,並以社會教育的方式在進行,也是人口減少的最大導因,但是我們是否思考要如何去改變這樣的生態呢?我個人認為童軍以社會教育方式呈現,首先要將企業及社團帶入,然後加強學校童軍團的不足,進而在社會中吸收新成員。
  • 加強童軍急難救助及救災的知能:
童軍在平時就應該訓練的比平常的孩子更有應變的能力,加上現在天災不斷,臺灣身處天災多變的地段,從九二一地震後又逢土石流及雨患,都看的到童軍的救災身影,我們要加強這些技能,才能因應近年來瞬息萬變大自然對人類社會的嚴酷挑戰,才能真正發揮童軍社會形象正向效果。
  • 重塑童軍形象:
在美國英雄人物立功受到褒獎時,會很驕傲地說「我是童子軍」,童軍給我們的印象是公正、正直、守規矩的,我國若能建立「看到童軍就看到好品德」的印象,善用童軍的徽章榮譽制度就是能發揮這樣的功效,現在童軍社區化、普遍化後,如何塑造我國「國花」徽章,是青少年童軍最高榮譽與才德,如同美國「Eagle」徽章,在美國童軍與社會上受到尊重一般?

品格教育的具體化=童軍教育。
陳廳長認為各級童軍的諾言、規律和銘言即是品德教育的內涵。童軍活動中的小隊制度、榮譽制度、體驗活動、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在做中學,學中做,應是品德教育的最佳方法。

童軍三指禮著重在要求童軍要「對天(for god)、對他人與對物及大自然(for others)、對自己(for self)」都必須心懷尊重、真誠、實踐、負責到底。這與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尊重生命、孝親尊長、關懷行善、愛護環境、賞識感恩等品德核心價值相符。

童軍運動要青少年基於個人的榮譽感,牢記腦海裡、深植心中,隨時實踐童軍精神,奉行童軍榮譽行止。這與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負責盡責、誠實信用、團隊合作、自主自律、主動積極、謙虛有禮、公平正義等品德核心價值相符。

童軍實施小隊制度來體悟大自然「候鳥」的群性,與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誠實信用、團隊合作、自主自律、主動積極、關懷行善、賞識感恩、接納包容等品德核心價值相符。童軍的徽章制度與追求卓越,與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之負責盡責、誠實信用、自主自律、主動積極、公平正義等品德核心價值相符。

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胡適嘗言:「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陳廳長正是這句話的實踐者。陳廳長不論在基礎教學、學校行政、學術研究、教育行政等領域,都是從基層做起,不但經歷完整,而且表現不凡,獲頒獎狀、嘉獎、記功、學術著作獎、木鐸獎、傑出校友獎如探囊取物,尤其入選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一百週年校慶中百位傑出校友列入校友「名人堂」(1989)更是殊榮,極難能可貴的是「著作等身」。透過敏銳觀察、細膩推敲、高層次思考孕育出四部教育著作、百餘篇論文。從考試院考試委員退休轉為考試院顧問的陳廳長,正因為他的睿智投入童軍教育,讓學校、社區、行政、童軍各版塊得以結合,受惠的是年青人,他雖然沒有做成職業醫生,卻是社會國家的「上醫」。

英豪先生從公職生涯退休有年,卻仍然擔任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常務理事、臺灣省童軍會的榮譽理事長,並經常被委以艱鉅的童軍專案研究與任務,溫文儒雅的陳廳長總是認真、愉悅的達成使命,在全省山巔水邊童軍活動中,都可經常看到一位與童軍伙伴工作在一起,歡樂在一起,繼續奉獻成熟生命光輝的陳廳長。

陳智芬、黃小芩、謝政諭採訪撰述